10月17日晚,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、上海市承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启幕。上海昆剧团携《太和正音——故宫昆曲萃集》(第一季)登台上海大剧院。该作品汇聚上昆“五班三代”艺术家,深挖故宫文化底蕴,融合江南文化精髓与海派艺术特色,令文物古籍于舞台焕发新生,以一场跨越六百余载时空、融汇两大文化瑰宝的殿堂级艺术盛宴,为本届艺术节拉开精彩序幕。详见↓
本届艺术节继续秉持“艺术的盛会、人民大众的节日”这一办节宗旨,精心策划推出板块内容,包括“艺享全球”舞台演出、“艺聚百家”国际对话、“艺通世界”国际演艺大会、“艺术天空”惠民活动、“艺美全城”艺术教育、“艺创未来”扶青计划、“艺览纷呈”城市联动以及“艺展无限”融合创新。艺术节期间,将集中呈现各类演出展览活动500余项、1200余场,吸引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万名艺术家及艺术团体汇聚申城。上海首演、上海驻演、上海汇演,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从演出质量、首演占比的高度和名团参与、机构参会的广度,都已跻身世界一流节展梯队。
视频时长:3分12秒
属于上海的舞台高光时刻即将到来
快来看看都有哪些不容错过的亮点
这个金秋让我们一起
在艺术的经纬里感受世界
01
全球艺术引力场
首演独家
为艺奔赴
本届艺术节既有“含新量”,更有“含金量”。在55台主板演出中,境外项目占比约六成,在沪首演率超九成。
从国庆开始,属于艺术节的精彩前奏就已奏响。无论是连续六个夜晚回荡在黄浦江畔的“巴伐利亚之声”,还是在五天之内完成九部马勒交响曲、堪称世界音乐史壮举的“马勒交响曲全集”,都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观众为之奔赴。
接下来,维也纳爱乐乐团、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、斯图加特芭蕾舞团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、德国邵宾纳剧院《理查三世》、艺术节委约和联合制作的皮娜·鲍什1978重现版——《交际场:回响1978》,以及“陕西人艺上海驻演”5部大戏,舞台剧《繁花》终季、音乐会《诗的中国》等国内外力作将接连登场,以舞姿、音符与戏剧为语言,在申城展开一场跨越文化疆界的对话。其中,11个国际头部项目将开启“中国唯一一站”,映照出上海舞台吸引全球目光的底气与胸襟。
艺术节的国际舞台并不止于演出。约500家专业机构、2000名业界代表将聚首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和国际对话,在这场全球演艺中坚的合鸣中,发出源自上海的和声。
02
充满“知音”的城市
硬实力
+
软实力
什么是顶尖的艺术节?这是上海国际艺术节连年在努力作答的问题。还有两个问题,什么会成就顶尖的艺术节?顶尖的艺术节又会成就什么?
答案要从更宏阔的城市空间中去找。其间包括有形的产出,比如可观的票房、数字、联动效应;还有无形的浸润和熏陶,是在丰富而多元的文化景观中,对一座城市气质的形塑。
换言之,高质量的节庆和艺术活动,更应该成为一个撬动方方面面的“支点”。支撑起它的是城市的丰厚资源,而由它所反哺的,既有“硬实力”,更有“软实力”。
指挥家捷杰耶夫前几天说过一段话:近30年前带团来上海指挥马勒作品,台下坐着的大半是外资企业高管、员工,“一眼望去就像在柏林”,而如今,台下大片大片都是中国的年轻人。
这些年轻面孔不但充满热忱,也有日渐精进的专业眼光,其中还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后起之秀。多年前有人断言“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”,也是差不多意思。音乐剧、舞蹈、戏剧等等领域,都有类似现象,进而又催生出SD(Stage Door,意指演出结束后观众在演员通道等候并与演员交流)这样的潮流。
许多艺术家都对上海的SD表达过无比享受。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在这里如明星般的被追捧,更因为随便一个等候的乐迷,都可能与之即兴来上一段专业的对话——换句话说,这是一座充满了“知音”的城市。
当然,这更是一座对文化艺术本身充满质朴热爱的城市。艺术节期间的每一天,艺术节之外的每一天,你都可能在上海的演艺空间、街头巷尾甚至地铁车厢邂逅这种热爱。
03
家门口的艺术圈
没有围墙的剧院
转角邂逅艺术
优质演艺内容不止在剧场,也在城市各处铺展出一幅多元璀璨的文化长卷。“艺术天空”惠民活动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46台精品剧目、超百场精彩演出送入摩登地标、公园绿地、潮流商圈、城市水岸、美育空间等城市公共空间,打造“没有围墙的剧院”;艺术教育板块则面向全年龄段推出80余场活动,依托“学生观剧观展团”“艺术进校园”“青少年剧目展演”等品牌活动,构建“展、评、育”一体化的美育平台。此外,上海国际魔术周、上海国际木偶艺术周,爵士上海音乐周等专业展演板块带来多元艺术体验,让艺术真正融入城市肌理,点亮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。当国际名团走进新城、校园,当“乐赏上海”文化消费券覆盖全部主板演出,“艺术的盛会、人民大众的节日”不再是口号,而是上海市民触手可及的福利。这种“高端资源平民化、公共文化精品化”的平衡,正是上海区别于其他国际艺术节的独特竞争力。
04
未来演艺新范式
艺术
+
科技
本届艺术节围绕科技艺术融合,共绘“艺术×科技”新图景。“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”推出8部委约作品、1部特别推荐作品及31个邀约项目,并首设科技融合品类,展现出青年艺术家的前沿探索;艺术节新创品牌“ARTRA自定艺”聚焦新观众、新场域与新未来,将AI算法、数字光影、体积捕捉等前沿技术与音乐、舞蹈跨界融合,推出3部跨界融合作品,以创新内容与技术语言引领行业前沿。
05
城市联动新样本
服务长三角
面向全中国
艺术节积极服务国家战略,以文化艺术为纽带,打造兄弟省市双向奔赴的“文化样本”。今年设立了“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”, 通过展览、舞台演出、艺术教育、国际演艺大会、国际对话等多元活动,让岭南风华与海派气韵深度对话。同时,艺术节还聚合上海、无锡、合肥、南浔四地文旅与铁路系统力量,开通艺术节分会场专列,带来“出行即入戏”的沉浸式文化体验。艺术的流动,正不断拓展区域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。
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
艺术节分会场专列
浙江南浔分会场
06
全城有艺浓氛围
文旅商体展联动新玩法
艺术节以一张小小票根连接起城市的诗意与烟火。通过携手百联集团、前滩31、新天地、南京东路商圈、苏河湾等全市近40家商圈,联合携程、滴滴出行、支付宝等互联网头部平台,打造“看艺术+吃住行游购娱”的一站式消费体验。同时,艺术节还与进博会、上海旅游节、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和秋约魔都美术季联动,让“为一场演出,奔赴一座城”化作上海这座城市温暖而具体的邀约。
07
“艺展无限”演展特色联票惊喜回归
来源:上海发布、日报、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、长三角之声
整编:邓瑞彬
责编:邵 曼
审核:王梦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