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25年10月2日讯】交通运输部昨日发布数据显示,10月1日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.36亿人次,较去年同期增长1.7%,再创国庆黄金周单日新高。铁路、公路、民航、水运“四箭齐发”,不仅刷新了运输组织的极限,也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澎湃动能。
一、3.36亿人次是什么概念?
相当于把美国全国人口“搬运”了一次,或是德国、法国、英国三国人口的总和。如果把每趟出行比作一条射线,首日全国便交织出一张覆盖960万平方公里的“流动星图”。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监测显示,昨日0时至24时,全国高速公路网通行车辆达6950万辆次,其中小客车占比超85%;国铁集团发送旅客2140万人次,创下单日客运量历史纪录;民航执行航班1.68万班,运送旅客246万人次,平均客座率超过91%。
二、1.7%增幅背后的“含金量”
在去年同期高基数(3.3亿人次)之上再增1.7%,看似温和,实则来之不易。
出行半径拉长。携程大数据显示,国庆首日游客平均出游半径同比提升6.8%,达到680公里,跨省订单占比首次突破60%。“高铁3小时圈”持续扩围,北京—太原、上海—合肥、广州—湛江等新开高铁线路客座率均超95%。
消费结构升级。同程旅行报告显示,选择高星酒店、精品民宿的订单量同比增长22%,带动“交通+住宿”客单价提升13%。“坐着高铁去滑雪”“乘着邮轮看亚运”成为新热点,哈尔滨、杭州、舟山等地客流激增30%以上。
私家车爆发。新能源车保有量突破2500万辆,长假首日全国高速公路充电量达3400万千瓦时,同比增75%,但排队充电时间却缩短至12分钟,折射出基建配套与数字调度的“加速度”。
三、看不见的“流量守护者”
3.36亿人次背后,是一套高效运转的“国家操作系统”。
——铁路“一日一图”精准投放运力,单日增开临客1230列,动车组重联比例达58%,实现“高铁公交化”;
——民航“调时+调机”双管齐下,把东部运力连夜调往西部,保障敦煌、喀什等“小众”目的地;
——公路“视频云联网”每2分钟巡检一次,AI识别拥堵路段平均用时缩短至90秒,车辆通过效率提升12%;
——海事系统对琼州海峡、舟山群岛等热点航线实行“预约过海”,船舶装载率提升20%,旅客候船时间由2小时压缩至30分钟。
四、人流即经济:从“流量”到“留量”
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,国庆首日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1070亿元,同比增长3.4%,高于人次增幅,显示“有效需求”正在释放。
商圈被“拉长”。北京王府井、上海南京路、重庆洪崖洞等地客流均超平日3倍,但人均停留时长增加18%,“逛吃买”深度消费带动客单价提升21%。
县域逆袭。随着“村超”“村BA”出圈,贵州榕江、浙江安吉等地酒店一房难求,首日旅游收入同比增45%,高于一线城市平均增速。
夜经济升温。西安大唐不夜城、长沙五一商圈夜间客流占比突破55%,夜间消费额占全天比重达42%,无人机灯光秀、沉浸式演出成为“流量密码”。
五、挑战与展望
3.36亿人次也带来“幸福的烦恼”:部分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、景区门票售罄、酒店价格“跳涨”等现象登上热搜。交通运输部已启动“返程高峰”预案,预计10月6日—7日将迎来第二波客流峰值,全国将加开夜间高铁500列、民航加班包机1200班,并在重点服务区增设3000个移动充电机器人,实现“车充、人歇、不排队”。
从“黄金周”到“黄金月”,中国正以惊人的组织力、配套力和消费力,把“流动”转化为“留下”的经济增量。3.36亿人次不仅是一个数字,更是14亿人对美好生活的集体投票。当高铁掠过田野、邮轮驶向深蓝、车队穿行大漠,流动的中国,正以昂扬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旺盛的生命力。
评论区已开放,大家快来聊聊国庆都遇到啥特别事儿吧~